找到相关内容65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虚拟犯罪不可为 自净其意利社会

    犯罪行为是不是造业?是否存在罪业和果报?如果存在是否和现实生活中的相同?针对虚拟犯罪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我们可以挖掘虚拟犯罪的根源——意识问题,从人们的意根下手,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显而易见。   首先,...

    行愿法师

    |教育|烦恼|游戏|意业|恶业|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11/01/12090896979.html
  •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

    其实“意根”所面对的即是法,而五根触对五境时引发之五识又为“意根”所摄,那么“法空”也只不过是“六根”所缘的“世间空”(即我所空)而已。其间笔者认为法空的把握应可注意于因缘法的无可控制性及非人格性,因缘...

    吕胜强

    |中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1529034882.html
  • 持不语戒

    性业,是要命的业,此业更重大。   所以在修行时,叫心不要动,是不可能的,圣人才能不动。若有人说六根清净,前五根清净也许有人知,但意根清不清净,谁知道?除非有“他心通”的人,才可了知他的心动不动,或在想什么。所以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清净可以从外表来看他,要从心里看他意根清不清净,除了神通以外,其他法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的心地法门,最后就是要观这个心,现在开始修的是身,既然这个心最不容易办到...

    法尔禅修中心

    |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0953236510.html
  • 略窥“真唯识量”

    、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法境,分为六组:眼根、眼识、色境为第一组,称为初三;耳根、耳识、声境为第二组,称为二三;鼻根、鼻识、香境称为三三;舌根、舌识、味境称为四三;身根、身识、触境称为五三;意根、意识、法境称为六三。  问:所立的极成色为何是初三摄而不是眼根所摄呢?  答:因为若不说是初三摄的话,但说眼根所不摄便有似因的不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2438814.html
  • 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省思

    无自性空”之立场出现,是有其抉择阿含及批判部派佛教(法有)的意义。  法空的观念,让人觉得观察的对象是漫无边际,因此有人批评其违失了佛陀对于“世间”的规范。其实“意根”所面对的即是法,而五根触对五境时引发之五识又为“意根”所摄,那么“法空”也只不过是“六根”所缘的“世间空”(即我所空)而已。其间笔者认为法空的把握应可注意于因缘法的无可控制性及非人格性,因缘法空之观察较不会暗示出一个人格性“我”的...

    吕胜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646336.html
  • 八识心王正解

    八识心王正解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借假修真。  2,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亦即小乘佛法所说之意根。末那识,由如来藏所生,非有形色,故名为末那识。末那识具有“恒、审、思量”的体性。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于五位中——睡眠、闷绝、正死位、灭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749740.html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第十》读后感(三)

    余人得见心法?一切诸法从妄想生,以何因缘今者世尊为大众说三界唯心?愿佛哀愍,如实解说!”垺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在修行上,欲收摄六根最为得力的是意根与耳根。但耳根较意根方便,耳根摄则六根全摄。是以...

    许胜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1450328.html
  • 菩萨不断除烦恼而证得菩提

    挂念自己解脱果的修证。所以他虽然还没远离胎昧,却能够不畏惧生死,因为知道有个真心以及自己永远不灭,所以不害怕。是哪个自己永远不灭呢?是意根意根就是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在第三转法轮里面的经典,说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4951613.html
  • 陋室杂谈(五)什么是心?

    ,把种子传给第七识,而这个审思心就把其中的俱生种子引发为现行,成为俱生无明。接着将其余的遍计种子交给前六识。第七识没有自己的根,它以第六识的意根为根,这两识用同一个根,那么由末那识的依他起无明引生出...虑只有三个;审思心占用两个,末那识以及与虑心共用的意根;集起心则把这二十个部件悉数握于掌心,一个不剩的全都利用了起来。大家知道自己的心是秒秒不停,时时在动的。心的运动,心的起灭动摇,不是来自根尘,而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0756709.html
  • 略谈《十二因缘》

    四, 名色。名即是心。乃指仅有心之名而无有形质,   故不称心而称名,。色即色身。从托胎后到三十五日,生长成诸根形状,四肢差别,此时虽有身根及意根,但没有眼耳鼻舌四根,所以不叫身而叫色,合称名色。此为...,。色即色身。从托胎后到三十五日,生长成诸根形状,四肢差别,此时虽有身根及意根,但没有眼耳鼻舌四根,所以不叫身而叫色,合称名色。此为形位。   五, 六入。又称六处。从名色过四十二日,称发毛爪   齿...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1056779.html